物院新闻 | 理想信念照耀前路,家国情怀助力领航——我院党委书记赵福利教授为2021级本科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
3月8日上午,为加强21级本科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激发物院学子的前进动力,物理学院在冼为坚堂为召开新学期思政第一课,由赵福利书记主讲。
▲赵福利书记在讲授“思政第一课”
本次思政课立足于助力物院学子的成长,结合中国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党的指导思想,以多元的视角给同学们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理想信念的特质,给正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
赵福利书记开宗明义,点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支持人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强国兴邦的力量源泉,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最为宝贵的财富。”
科学的理想信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心怀理想的人必然胸怀寰宇,拥有着丰盈的精神世界,他们着眼于未来,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社会福祉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不懈的奋斗成就了自己的幸福,最终成为了丰碑。在赵福利书记讲述的故事中,王承书教授就是这样一个怀着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连说三声“我愿意”的人。
赵福利书记将王承书教授树立为学生们的榜样,王承书教授作为在海外深造多年的物理学家,因为一句“国家需要我”,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国投身于中国核工业的建设中,在艰难的环境中拼搏了半生。为了填补国家在核聚变领域的空白,王承书先是转行来到完全陌生的领域,又在年过半百之际因为国家的需要再度转行,投身浓缩铀研发领域,从此默默无闻三十载,埋头为中国核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一个终身怀揣理想的人究竟是什么模样?王承书给出了她的答案。正如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中的一句话:自己从来没有“牺牲”的想法,为祖国工作,自己怎样也不应看为是牺牲。同学们从王承书先生高尚的一生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赵福利书记强调,理想具有实践性。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在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中的人们对社会实践后产生的结果。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且也只有在实践上才能得以实现。志当存高远,足当履实地。赵福利书记告诫我们,要想实现理想,首先要能沉得住气,坐的住冷板凳,在平凡朴素的生活中觅得清欢,为自己的理想持续地付出应有的努力。更关键的是要在攻坚克难的时刻坚守初心,沉着冷静,灵活变通,全面展开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无疑是同学们成长路上需要时时牢记的道理。
赵福利书记谆谆教诲道:“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青年人不应该骛于虚声。要牢记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把宝贵的青春年华投入到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发现自我、积累实践的正确道路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工匠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在技艺的打磨上,才能够打造出传世的精品;运动员、艺术家,要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一万小时黄金法则,适用于任何领域,更适用于追逐理想的赛道。”“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千锤百炼方能将璞玉修出它应有的润泽,千淘万漉才能开发尽生命完全的潜力,千磨万击还坚劲,同学们才能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步步生花。
赵福利书记告诫我们,理想具有时代性。正如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同学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诸多先驱建起了矗立的栋栋大厦和航道,人类还在前仆后继地探索着这个迷人又复杂的世界,仍在竭尽所能地改善着人类社会的处境。这是全体人类的理想,亦是时代前进的箭头。个人的理想如同涓滴,终归要汇入时代发展的浪潮。青年是未来时代的弄潮儿,清晰把握时代脉络,积极地聚合时代的力量,能够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获得更多的助力。
赵福利书记言辞恳切,直击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命题,将前辈们的殷切期望传达给同学们,敦促同学们勤学苦练,磨练本领,早日承担家国重任。
END
--SP·SYSU--
作者:廖轶翀
图片:谢尚弦、黄诗琪、张风彪
排版:詹杨铭
校稿:张志越
初审:徐述腾
审核:项泽亮
审核发布:赵福利